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7594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7547例本土個案及47例境外移入。
雙北合計6281位,在全國防災士當中就佔了將近一半,其次為台中市的1685位(12.33%),其他縣市佔比皆不超過10%。公寓大廈管理制度也應納入防災士,馬士元建議,受訓對象包含保全、社區主任、總幹事及管委會等,額外根據社區特性發展個別培訓,才能在災難發生時協助社區民眾避難。
想要成為防災士,必須經內政部「防災士培訓及認證管理要點」指定的防災士培訓課程取得合格認證,除了基礎急救措施訓練及實作,也納入國內災害經驗及特性、社區防災工作推動與運作等不同面向。擷取自內政部消防署災害防救深耕資訊網 截至2022年9月底統計,國內已有13665位防災士獲得認證。還有縣市分布不均問題 每一個社區最少需要多少位防災士才夠?台灣防災教育訓練學會秘書長馬士元推算,以社會條件相似的日本為例,目前人口數為台灣四倍的日本擁有23.5萬位防災士,依等比例推算台灣約需要6萬位防災士,也就是說每個鄉鎮市區至少有150至200位防災士。另一方面,防災士訓練需額外成本,也容易引來企業反彈。他認為,未來可針對辦公大樓、公寓大廈、交通建設場所或集會場所等不同需求制定分科教材,也應納入非自然災害的內容。
對此馬士元認為,隨著越來越多企業重視ESG指標,「員工取得防災士資格」也可以納入ESG評量,要求企業除了傳統的勞工權益與環境責任以外,也對顧客的災害風險負起責任。防災介助士著重在災後的傷患運輸、交通疏導等技術協助。故這起「中蘇」軍事合作,青天白日融入紅軍航空菁英的空中打擊事件,和作為助拳的蘇聯航空志願隊,就在「政治正確」的前提與氛圍下,被多數官方史料(包含台灣、中國與俄羅斯)刻意忽略,乃至於淡忘了。
由於護航里程過遠,戰鬥機無法待命隨側保護,同時又避免燃料過度耗損,蘇聯當局更指示所有轟炸機必須在5500公尺的高空,接近缺氧的低溫環境裡飛行,藉以避開日軍雷達的警戒。目的乃在提醒日軍,中華民國在蘇聯紅軍的奧援下,已具備跨海(台灣海峽)轟炸日本領土的作戰能力。而直線飛行距離將近1000公里之遙的松山飛行場空襲,除了是中華民國空軍對台灣本土所進行的首次空襲行動,也是二戰期間日本帝國所面臨到的頭一次領土轟炸事件。時任台灣總督小林躋造(1877-1962)治台三原則中的「工業化」跟「南進基地化」也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但隨著台灣進入更高層級的警備狀態,日軍也不斷加強對台各地的防空戒備管制
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包裹。事實上,正是庫利南這樣的大型鑽石正在改變我們對地球內部的認識。
鏡片下是一顆124克拉,價值連城的鑽石,約有核桃大,光芒炫目。一旦獲得批准,接下來就是文書工作,所有鑽石進出口都必須要有金伯利進程(Kimberley Process)證書,以證明其來源合法,防止戰爭鑽石,即「血鑽石」進入市場。在他仔細研究著鑽石的時候,室內的監控攝像機還不斷地向時刻警惕的保安人員發送房間的畫面。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送葬隊伍中,幾顆庫利南鑽石被放在女王的靈柩上,伴隨著女王乘坐靈車,直到女王靈柩下葬於皇家墓室,才從靈柩移走。
這顆鑽石被稱為「庫利南鑽石」(Cullinan),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最大的鑽石。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礦物勘探教授瑪雅.科皮洛娃(Maya Kopylova)說,獲得任何可資研究的鑽石樣本作研究都很困難,而她可以研究的大多數鑽石則都沒有研究的價值。難得的機會 2020年,埃文.史密斯(Evan Smith)坐在美國寶石學院(GIA)的一台顯微鏡前,小心地套上橡膠手套,凝視著儀器的鏡片。克力匹爾鑽不止有令人驚艷的特性,還有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秘密。
與此同時,一顆原鑽的複製品則送上蒸汽輪船經長途海運到倫敦,這個冒牌貨故意惹人注目地放進船長的保險箱,並有警探作為看守,以此欺騙可能的盜賊。為了研究這顆價值連城的鑽石,史密斯通過了幾乎達軍事級別的安全檢查,先是虹膜掃描和身份檢查,然後通過層層緊鎖的安全門、安全升降機,以及限制甚多的神秘走廊。
他以為是同事用錘子敲進牆的一大塊玻璃,用來惡搞他。近120年過去,這顆超級巨鑽並未被世遺忘。
有趣的是,正是我們最珍視的燦爛鑽石能向我們提供這個地心世界非比尋常的訊息。史密斯是美國寶石學院的高級科研人員,他正在研究這顆鑽石的成分,鑽石中附帶的一些來自地球深處的化學物質可以揭示鑽石晶體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什麼條件下形成。因為這些巨大的鑽石是英國王室珠寶的一部分,通常保存在倫敦塔,在國家慶典才取出來展示於眾。最後被打磨成多塊較小的鑽石,最大的一顆就像遙遠星系中的恆星一樣發出冷冽的光芒。庫利南1號鑽石現鑲嵌在英王國權杖之上,而全球第二大的庫利南2號則鑲嵌於英國王冠。最後,這塊無價之寶是在約翰內斯堡用普通掛號郵件寄往倫敦,郵費僅3先令,約合75美分(換算成今天的幣值約11.79英鎊或13.79美元)。
鑽石如此美麗燦爛,但其出身卻很卑微,原是地球深處的岩石碎片,因一種人類仍感困惑難解的異常地質活動,經歷極其漫長的歲月才化身成晶瑩奪目的金剛石。這些奇異的岩石是來自人類無法探測的一個隱秘世界的罕見訊息庫,這個世界在地球深處,壓力大到不可想象,含有扭曲的綠色岩石和其他無可名狀的礦物。
!function(s,e,n,c,r){if(r=s._ns_bbcws=s._ns_bbcws||r,s[r]||(s[r+_d]=s[r+_d]||[],s[r]=function(){s[r+_d].push(arguments)},s[r].sources=[]),c&&s[r].sources.indexOf(c)。」 即便可以獲得鑽石研究,其手續也很繁瑣而昂貴。
不過,庫利南鑽石雖然以體積大和純淨透明度極高聞名全球,但並非唯一具有這類物理特性的鑽石。但是研究價值連城的鑽石是一件相當棘手的工作,通常情況下,研究人員不可能拿到最大顆的鑽石樣本進行研究。
令人驚訝的是,真假兩個版本最後都安全寄達。不過他最終還是把這塊發光的石頭取了出來,原來並非玻璃,而是一顆貨真價實的鑽石,一顆重達3106.75克拉,大如拳頭的巨大鑽石,而且,不僅罕見巨大,還澄澈透明異常。但怕萬一錯失珍寶,他掏出了小刀,在牆上掏挖了一會兒,小刀突然折斷。因此,這塊庫利南I號鑽石有時也被稱為「非洲之星」。
全世界的科學家數十年來一直埋首研究,希望能揭示這個地球深處世界的秘密。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英王的王冠上鑲嵌的鑽石中可能有兩顆是超深鑽。
一顆是庫利南2號(或稱非洲之星2號),一顆是有名的光之山( Koh-i-Noor )。故事要從送抵倫敦的一個包裹談起。
但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將價值連城的庫利南原鑽安全送到12755公里外的倫敦,而不會遭到盜劫?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如果沒有鑽石工業,地質學家對我們地球深處的認識就會少很多。所以,他們永遠不會給我們比6毫公尺(0.2英寸)大的鑽石。
首先,科皮洛娃必須參觀有高度保安監視的鑽石分類設施,並確定她想要研究的樣本。她說,「研究人員必須與鑽石公司保持良好的關係,他們永遠不會給你有價值的樣本。這些鑽石會被送到世界各地,不過是去見潛在的買家,而不是去見科學家,這令人很喪氣。(真的)這顆鑽石因為太貴賣了多年都賣不出去,最後由英國的德蘭士瓦(Transvaal)殖民地政府用15萬英鎊(約等於今天的2000萬英鎊或2250萬美元)買下,作為禮物送給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King Edward VII)。
不過在庫利南原鑽精細打磨成璀璨的鑽石並載入歷史史冊之前,還需要找到買主出售,而最有希望的買主應該在倫敦。包裹裝在一個普通的紙盒中,收件人是倫敦中心的一家礦業銷售代理公司「S Neumann & Co」,這個盒子重量大約500克。
具有庫利南鑽石這類特性的鑽石總稱為克力匹爾鑽(Clippir diamond,英文clippir是這類鑽石六大特性的英文單詞首字母總和)。包裹送抵的日子是1905年4月的一天,在這個日子的三個月前,南非普列公尺爾鑽石礦(Premier Mine)的地面經理在地面下5.4公尺的礦道作例行檢查時,突然發現他頭頂粗糙的岩牆上有亮光閃爍
首先,科皮洛娃必須參觀有高度保安監視的鑽石分類設施,並確定她想要研究的樣本。不過在庫利南原鑽精細打磨成璀璨的鑽石並載入歷史史冊之前,還需要找到買主出售,而最有希望的買主應該在倫敦。